簡析消弧線圈成套裝置自動調諧原理
消弧線圈成套裝置自動調諧原理的分析
目前,已提出的自動調諧原理大體上可分為六類:諧振法、相位移法、電容電流間接檢測法、附加電源法、模型法和注入信號法。下面詳細分析各種調諧原理。
諧振法
一個電網的不平衡度和阻尼率是一定的,所以由上式可以知道,UN的大小僅由脫諧度決定。當v=0時,UN為大值,此時,接地電流為小,為純阻性電流。諧振法的原理就是通過調節(jié)消弧線圈的電感值,使UN達到大。該調節(jié)原理不用考慮電網的不平衡電壓是因為電網對地電容不相等造成的。還是因為絕緣泄漏電阻不相等造成的,也不用考慮相位關系?!?br/>
相位角法
這一方法是在一相附加一小電容,通過測量UN和附加電容相的相位來判斷系統(tǒng)的補償狀態(tài),
相位法原理存在的問題是,在計算KC時,我們假設了CA=CB=CC=C,而實際情況并不一定是這樣,況且在運行過程中切除或投入部分線路時,更增加了三相對地電容的不對稱性,使KC的值不再是標量,從而造成θi值的難以確定。同樣的道理,三相電網對地絕緣電阻不對稱也會影響KC,進而影響θi的大小。這樣就加大了檢測的難度,且每個電網的情況都不一樣
電容電流間接檢測法
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改變消弧線圈的電感值,造成其兩端電壓發(fā)生變化,同時消弧線圈中的電流隨之改變,然后檢測電壓和電流值以及相應的相角差,間接計算出系統(tǒng)單相接地電容電流或系統(tǒng)對地電容,據此調諧消弧線圈。
?。?)忽略電網阻尼率時的計算方法
測得兩次中性點電壓后,就可以求得電網三相對地總電容和消弧線圈脫諧度。實際應用中,由于這種方法忽略了電網阻尼率以及UN1和UN2測量的不同時性,測量結果準確性較差。
?。?)利用消弧線圈兩分接頭對應的零序電流相對相位差的計算方法。該算法忽略了電網的阻尼率,使用時要注意使用條件,同時,由于算法中用到各分接頭的電抗值,所以要考慮消弧線圈在端電壓很小時的非線性失真問題。
模型法
電網電容電流由接入的線路總長度而確定,因此可以用合閘線路斷路器的多少來計算電容電流。設電網共有n條線路,在模型上每一條線路相當于一個電阻,在這一電阻兩端并聯著與該線路斷路器觸頭一致的觸點,若線路接入,則電阻被短路。圖3中左邊的電阻串為電網中線路的模型,右邊的電阻串為消弧線圈的模型。線路投入愈多,被短路的電阻愈多,因此經左邊電阻串流到底部電阻Rb的電流越大在其上面的壓降即為微分放大器的一個輸入信號。微分放大器的另一個輸入信號是消弧線圈模擬電阻串底部電阻R*b的電壓降。若兩信號差得多,放大后的電壓大于繼電器KA的動作電壓就需要調整消弧線圈電感。否則,說明調諧度在允許范圍內。這種方法的調節(jié)精度取決于線路模型及消弧線圈模型的精度。由于電網中某些線路的電容可能改變,即使電容不改變,測定其對地電容也很煩瑣,另外系統(tǒng)的電容電流還受到其它電器設備的影響,所以建立線路模型不僅非常困難,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能做得準確。
附加電源法
中性點附加電源法是在中性點的消弧線圈上附加一個信號源,用于附加信號源的變壓器串聯或并接在系統(tǒng)零序回路中,相當于一個阻抗變換器,它反映了系統(tǒng)的零序回路阻抗的狀況。因此,檢測附加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關系,即可實現自動調諧。附加電源法的調節(jié)原理如圖4所示。從圖4可以看出,附加電源大容量開關,消弧柜會在消弧線圈上感應一個電壓大容量開關,消弧柜,該電壓實際上就相當于一個零序電壓。忽略消弧線圈原、副邊漏電抗,其等效電路如圖5所示。
相位前于大容量開關,消弧柜的相位,消弧線圈處于欠補償工作狀態(tài)。只要檢測大容量開關,消弧柜的相位關系,調節(jié)消弧線圈的電感值并使兩者的相位差足夠小,就可以實現消弧線圈的電感電流對電網電容電流的自動跟蹤。當電網發(fā)生單相接地時,接地電流就很小。
注入信號法
小電流接地系統(tǒng)的電容電流測量及消弧線圈自動跟蹤調整是在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時進行的,此時中性點位移電壓較低,采用從消弧線圈上的零序電壓互感器注入變頻電流信號,測量系統(tǒng)電容電流。則系統(tǒng)單相金屬性接地故障時的電容電流為:式中ω為系統(tǒng)角頻率;U為系統(tǒng)相電壓。此時的脫諧度為:可以直接通過系統(tǒng)諧振頻率計算脫諧度。這種方法的調節(jié)精度取決于變頻信號源的精度,這種變頻信號源實際做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。